永澄:孩子爱炫酷、成年人看目的

原创2017-02-06__易仁永澄©️永澄老师

昨天下午,在一个搞时间管理的群里,被一个年轻的小伙伴给黑了,他当着我的面说我的品味有问题,因为我在群里发了一张图:

他问我懂不懂,现在基本上要用滴答清单,高级的要用omnifocus,然后最后留言说:就受不了那些不懂时间管理的人在这里谈工具。

我倒没有多想,自顾自地整理问题管理方法论的流程图去了。毕竟,她并不知道我是谁,我也没有必要解释我是谁,随她好了~

很多事情都会往一起凑,晚上我回家之后,看到了Robin哥早晨问我Doit.im的事情:

很恰好,Robin哥也往滴答清单迁移了~对于Robin哥这样顶级人才来说,道的层面打通了的话,用什么工具都一样,我也有同样的感受,我早已不受制于器了

2011年,我完成了时间管理25本书的分析阅读,根据GTD的思想,结合我自己的情况搭建了每日工作流程体系。

为了能够把体系落地,我必须有件顺手的“兵器”,于是从2011年7月到2012年11月,16个月的时间,我把市面上能叫出名字的工具用了一遍。当时还很热火的ThinkingRock、RememberTheMilk、MLO等等,现在都已经变成了非常小众的软件了。最终,我选定的工具是Doit.im,并一直用到今天,不过,它在2015年中旬至2016年年底,都没有再更新,而进入2017年之后,又频繁更新起来。

Doit.im用了这么多年,还是很顺手的,它可以随时收集、快速组织、安排日程,一切都是轻松自然。所以,五年了,它已经融入到我日常的每个角落,支撑住我的每一天。因为自然,我甚至忘记它的存在,直到昨天被小伙伴黑了,以及和Robin哥的几句对话,它才重新回到我的脑海里。

明明应该考虑Doit.im的时候,我的脑洞却播放出一个人的身影,他叫杨过,我看到他练剑的过程。他小的时候练剑,用的是桃木剑,轻松简单练练招数,而到了《神雕侠侣》第二十六回的时候,杨过到了独孤大侠的剑冢,又遇到了四把不同的剑:

• 第一把剑。长约四尺,青光闪闪,剑旁边刻着两行字:“凌厉刚猛,无坚不摧,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。”

• 第二把剑。石盒中并没有剑,只见依然是两行字:“紫薇软剑,三十岁前所用,误伤义士不祥,乃弃之深谷。”原来,独孤大侠把它抛弃了。

• 第三把剑。杨过只提起数尺,呛啷一声,竟然脱手掉下,在石上一碰,火花四溅,不禁吓了一跳。原来那剑黑黝黝的毫无异状,却是沉重之极,三尺多长的一把剑,重量竟自不下七八十斤。杨过再俯身拿起,见那剑两边剑锋都是钝口,剑尖更圆圆的似是个半球,根本不开刃。两行字写着:“重剑无锋,大巧不工。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。”

• 第四把剑。杨过以为这把剑更重,因此提剑时力运左臂。哪知拿在手里却轻飘飘的浑似无物,凝神一看,原来是柄木剑,年深日久,剑身剑柄均已腐朽。小字写着:“四十岁后,不滞于物,草木竹石均可为剑。自此精修,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。”

如果把杨过的剑串在一起:木剑、利剑、软剑、重剑、无剑,我觉得那是完全不同的人生状态

新手村的必备木剑,小心翼翼、一招一式。刚刚开始之时,需要让自己可以轻松御剑,谨言慎行,按照师父的要求把动作做到标准,一幅成长从易开始的既视感。

处处江湖的利剑,锋芒毕露、与人争锋。弱冠即出江湖,独孤大侠自然与众不同,年轻的我们通常都无所畏惧、敢拼敢争、争强好胜之心非常强盛。

人生第二境界的软剑,刚柔并济、以柔克刚。第二境界讲求做事方法的问题,老子说过刚则易折,利剑无法再第二境界中迈开脚步。所以,要慢慢开始学得为人处世,慢慢讲求外圆内方、在不触碰底线的前提下,通过方法的积累、灵活和弹性达成目的。

找准通路的重剑,上善若水,厚德载物。不开刃、不亮锋芒,在实力上拥有碾压性的优势、绝对实力,不需要任何技巧。这时更多是仁德对人、以德服人,正如《钝感力》所提的那样,只有内心真正的强大,才有挫锐解纷、和光同尘的从容。

圆融状态的无剑,无剑胜有剑。这种比拼的不再是载体的武功,那已不再重要,而是一种更高的能量级别。很多高手都有这种能力,比如说张无忌用九阳神功护体,小昭想给他擦汗都被弹飞;段誉高出六脉神剑,很多人身上多了几个窟窿。从此,天下无敌,不再需要用剑,万物都是剑、凭空都是剑。

顶级武学我无法窥探,实在无法描述最后一层“不滞于剑”的境界,不过通过这样方式的类比,还是大约可以看出人生的阶段性。(诶,我又不是六神磊磊,为什么在谈金庸?)

杨过的五把剑、人生的我个阶段,我的Doit.im工具究竟是什么关系?

木剑:学习之初,小心翼翼、谨言慎行,生怕漏掉了什么重要的,但是,越是蹑手蹑脚越不见得有所成就 。越是开始,越要敢于动动手,木剑很难伤着自己,关键是不要怕,所有软件多用用。

利剑:忽然可以一招鲜、吃遍天的时候,那就锋芒毕露,仿佛自己可以碾压一切人,但是很快就会体验到优势成为限制、僵化将出现在学习之中。不见得菜刀切菜好用,非要拿着当勺子用。

柔剑:更多选择灵活弹性,不断积累储备更多方法,根据每个场景的不同、目的的差异、选择各不相同的武器出战。

无论是木剑、利剑还是柔剑,越是炫酷的东西孩子们越是喜欢。而真正的重剑,是将所有的力气都围绕在核心重点上,那就是目的,成年人喜欢谈目的。最终的轻盈,来自于摘叶成刀的自如。正如我说的:我已经不再受制于器,可能就是在最后的阶段了:我明白我到底要什么,也知道每种工具、方法的作用、适用场景,所以我可以真正地自如。我不仅仅用Doit.im,我也会偶尔用便签、用Todolist、用手账,甚至用脑子也可以进行临时的规划。

无剑,是将所有剑融合在一起的最终圆融状态吧。我在使用工具上已经到了重剑阶段,甚至已经在往无剑上走了,实在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和拿着利剑的宝宝争锋了~

无剑,可能才是真正的大爱吧。爱在愿意去体谅他人,用非实物去影响、感化他人,所以,耶稣手持一根拐棍而已,但是却拥有芸芸众生,他的剑是他宁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大爱吧。

大爱,来自于还原,还原出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的一切背景信息。要知道,每个人都在努力做到自己当下的最好,我们只有能够在对方的视角上去观察和思考,才能懂得爱,只有能够强大到推迟自己的满足感去体谅他人,才能真正地柔和,才能拥有那把无剑。

这是我的一点体验,阶段、定位、策略、目标,都在几把剑中看得清楚。最后,我想问问你,你所经历的人生,有没有重剑?有没有柔剑?有没有现在正在用的利剑?那都是什么呢?

Copyright © wenshushu.me all right reserved,powered by Gitbook该文件修订时间: 2017-03-26 05:28:33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