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澄:我也想成为那座山

原创2017-01-28__易仁永澄©️永澄老师

别人看我很厉害,其实并不知道,我失败次数多到自己都数不过来。我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成功者,可是,不知道是什么原因,我是那种越挫越勇的人:不要留我一口气,否则我就要再站起来!无论是遇到问题、困扰还是挫败,我都不怕,虽然过程痛苦,但是还会努力重新奔跑

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结果,这源于内心安全感的充足,而这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安全感,只有父母能给。

大年初一,我真的不知道写什么好,因为我不懂得如何抓要点、写干货大家也没有心思看。经后宫团的一致决策,我想写写那个给我安全感的人,今天说说我爸爸影响我终身的几件事情。

坏情绪,比如抱怨、受委屈、发脾气、诋毁他人……好像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表现吧?从来就没有一个人例外吧?

我就见过一个例外!那就是我爸爸。从我记事的那天起到今天,他从来没有使用负面语言、情绪评价过任何一个人,亲戚朋友自然不用多说,而即便是他的敌人,当别人说起的时候,他也只提对方的好处。

我拿我的人格保证上面这段话没有掺入一点水分!

这些全部都是绝对化的用词:“从来没有过”“任何一个人”,真的让人很难以置信。说实话,我觉得他这样真的很累。直到2014年,我们全家都报名参加心理咨询师的学习班。课程中,青妍老师(我的心理学导师)忽然就问我爸爸一个问题:“我听永澄说,您从来不发脾气、不说别人哪里不好,无论在工作和生活中,我们要努力地去克制自己,这样不累么?”

我听了这个问题,觉得爸爸应该会说:“嗯,是的,是挺累的,但这是对的,就是要这么做。”但爸爸的回答是:“我倒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,这是很自然、很习惯的事情,发脾气没有用的啊。评价他人也没有意义呀,那就没有必要做这些事情了。自然而然就习惯了。

说实话当时我是不能理解的,直到后来别人用自己的认知来看待我的时候(某人因为A而生气,就认为我也会因为A而生气一样),我才知道真有一种人的情绪管理能力远在你的认知之外。想想看,如果你是一个3岁的孩子,你手里的糖被人抢了,你可能会觉得失去了全世界,而当你是35岁的成人,手里的糖被人抢走了,可能这都不是事儿。

从那开始,我看到了情绪管理的高级标准,之后学了情绪教练的内容,懂得如何调整状态,也开始往那个方向去了。不过,我还是不如爸爸,据妈妈说,她在认识他的开始,就没有见过他发脾气、听他抱怨或者说谁坏话,而那时候,爸爸才24岁。我已经35岁了,距离爸爸的24岁有很大差距。

从我记事起,就发现家里有很多书,闲着没事干就在家拿出来读。有很多书对我影响深刻而又长远!举一个例子吧,有本定价1.9元的书,名叫《论失落》,这本书到现在还在我的书架上,它让我正视我的损失,所有可能产生厌恶情绪的损失,我都可以直面和正视,都能不内耗。这个训练从我22岁的时候就开始了,所以今天我可以有效控制情绪。

通过他书架的书,我知道爸爸是学哲学、学文科的,他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。比如说他有一本书叫《激励式教育》,我看他在书中圈点了很多内容,不仅如此,他还把他学到的东西落地实践。

他的实践品就是我,我记得上幼儿园回来,每天晚上他都会问我今天干了什么?然后帮我记录下来。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多年,直到我自己会写字之后才由我来取代到今天。这个做法让他的激励可以真正抓到点子上。

他有个很高级的方式,每次我给他谈我的见闻时,他永远都是一副第一次听说的那种好奇。而我特别吃这一套,我就会把所有想法都说出来,他再帮我梳理和分析,形成更好的思路,并且让我觉得这个思路是我自己想出来的。记得我在机关工作第二年,每天回家就把我的想法都说了,他每次都是好像第一次听说一样。其实现在想想,他已经在机关工作四十年了,我经历的那些事儿,他早就玩多少遍了。爱,真的是愿意为你付出额外的时间,爸爸就能为我的成长而付出海量时间等待。

他从来不夸赞我很聪明,而是说我很努力;从来不说我天资如何,而是说我会去听大人交流并明晓事理;从来不说我哪里做得不好,而是跟我一起分析判断怎么做会更好。

我上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,名次在全年级排前5名,但是后来转校我开始玩游戏机,名次一直掉到班级30名,他却一直跟所有我认识的叔叔阿姨说:“我上课听讲还是很认真的,在扎实度上可以有更好的成长”。等我开窍考上高中、重点大学、自己找了工作、考了公务员、辞职创业,每一个阶段,他都不遗余力地跟别人说:“永澄还真是很努力,也很知道学习,他是一个负责任的人,他自己做事情有数,做得很好。”这些话源源不断传入到我的耳中,我真的变成了爸爸口中称赞的那个人。

这就是父亲的爱,他并不多说什么,而是用心观察、耐心等待。他抓住了一个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部分,他给我了标准,并用激励的方式让我实现更高的标准。

2014年年初,我第一次跟爸爸提出了想要从发改委辞职的想法,他认真听完了我的想法,让我自己更多思考和判断。其实我知道的,如果我是我爸爸,我也是很难接受这个事情的,毕竟我的基础还是很好的:我以全市笔面试双第一的成绩考入发改委,已经承担一个科室的材料工作,29岁的正科级干部,所有领导对我极为好评,更重要的是父母在本地拥有十分厚重的积累。这种基础怎么能说不要就不要了呢?

这个决策很难,我们全家6个人用了将近9个月的时间,最终达成了一致。现在想想看,爸爸承受了什么呢?儿子的大好前途、别人的风言风语、亲家那边可能出现的不理解、未来还要承担儿子失败的风险……最后,爸爸还是说:“你去做你喜欢做的事情吧,那是你的人生,你要有自己选择的权利,也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。”

是啊,我发现他在尊重可能性,而不是一味地强调稳定、稳定、稳定。

爸爸退居二线后,整个人变了个样子,开始了人生的二次创业,他的这次全新创业,我并不太认可,我觉得这个选择很Low不符合他的身份,可能有骗局等等。但是,爸爸激发了内在所有能量和热情,全力以赴地做着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。我一直担心他可能会将原有积累多年的影响力消耗掉,认为他可能会被别人所不喜欢,甚至认为他会被人所骗。

可是,就在这几天,我忽然想明白了,谁规定机关负责人退休之后就必须要养花、打牌、跟朋友钓鱼?谁规定老干部就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而重新选择一个职业重新开始?谁规定一个人必须要按照他人的样子来过生活?

一个最崇尚人生可能性的我怎么能去限制爸爸的可能性呢?他在我为我的可能性捍卫自己的时候,宁可承受风险也要支持我,而我难道不能同样做到么?

当我想明白这一点的时候,我自己也完全释然了。

爸爸给我了太多太多,所有认识我们爷俩的人都说:看永澄笑起来和他爸爸一模一样。我的身上不仅仅有爸爸的血液,更重要的是他为人处世的方式都积累在我的身上。

我的Doubling也已经慢慢长大,2017年,我也要成为这样的爸爸:

• 努力让自己强大,因为强大才可以温柔,用我和汪隽子满溢的爱,来充满Doubling的储爱槽,让她内心充满着力量;

• 让自己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,尤其是知识资源,充满她的生活,让她可以随手拿起一本书,走上突破认知之路;

我要记录她的每一次成长,去寻求这次成长背后的原因,找到她的努力,并且去鼓励Doubling做到更好;

• 我要允许她的更多可能,不仅仅允许,更是支持,即便那条路上有风险。我知道,试错才可能有所成长。

我想去成为那座山,温暖、富足、安全、有力量。

最近,整个留言区都要被鲜鲜老师给占据了,每天都要成为最佳留言者,点评团的伙伴不要因为鲜鲜老师外形姣好就被收买(不过,鲜鲜确实厉害!)

新年我正在想要改变一下福利颁发方式,不过方法还没有完全想好,爽妹子带来一个方案,后宫团已经疯狂地讨论起来,我等结果吧。今天送出新人奖:童赛以连续两篇高质量的评论获得新人奖。你可以以本文的截图向我提出任何问题,我都会全力以赴为你回答的。

Copyright © wenshushu.me all right reserved,powered by Gitbook该文件修订时间: 2017-03-26 05:28:33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