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澄:为什么我们要学一点理论?
原创2017-01-14__易仁永澄©永澄老师
这个时代真不错,随着个体的不断崛起,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变现。信息爆炸式地增长,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不会的东西越来越多了,原来不被重视的个人成长慢慢变成刚需。
这必然加剧一种情绪:焦虑。
想想看:个人崛起的趋势越来越明显,一部分人(群体A)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互联网投放,开始获得巨额的变现红利。与此同时,另外一部分人(群体B)就会非常眼馋,也很期待自己成为群体A这样的人。但是,变现这件事是需要积累的,没有5-7年以上的积累,就不可能有几十万级别的变现能力。大家都心知肚明:积累不足,能力就不够,也就不可能有持续的崛起。
所以,群体B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,这种需求的井喷式出现,又促使更多的群体A投入到上述循环中,整个互联网上就会井喷式地出现更多的老师和更多的信息。这个时候,群体B就不知道如何选择了……那么,他们就只能焦虑不堪,并且这种情绪越来越加剧!
问问自己:自己同时报名了几个训练营、课程?哪个训练营你从头到尾地都跟下来了?如果有2个训练营、课程报名之后没有参加,那很有可能你正在因此而焦虑。
大趋势就是这样,那么多人开始变得更加浮躁、更加焦虑。他们的内心就好像是一个不设防的破锣,随便一棒槌,就能敲得乱响,让自己变得不知所措。
面对这样的现状,我经常会老妈子附身,跟那些只是来猎奇的学员喊着:一定不要着急、一定要把任务做到底、一定要用作品导向、一定要厚积薄发。无论我如何迫切地想把更多人从反复焦虑中拉出来,也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果,可能我真的是有心无力,趋势太强大,我太弱小了。
环顾四周,很多跟我一起创业的伙伴已经变了样子,他们因为用户喜欢轻松、简单的,所以就把自己要讲的内容变得肤浅,并且以赚到钱为判断标准,跟我喊着:“怎么样,现在就不能再谈深奥的东西了!你谈,你就得饿死!没有人再愿意听复杂的东西了。”
说的人多了,我也会有些迷失了。这次闭关思考,和团队一起聊了关于企业价值观,也就是以我为首的整个幸福进化俱乐部,认为什么才是最重要的,我们到底要带领我们的用户成长成什么样的?现在已经有了答案:我们可以把内容讲得简单,但是这个简单是为了带领用户去往更深处。
因为我坚信:系统、整体性理论才更能让自己沉得住气,以便在这个焦虑的时代站住脚。
前年读《从0到1》时,有一句话特别启发我:“为什么有的人创业可以成功,每一次都可以,并且一做就是十亿级的企业?难道是靠撞大运?不,他们一定掌握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。”
是啊,很多人做事情就是比另外一部分人高效、观察事物就是比他人要通透、思考问题就是比他人要精准,这到底是什么原因?比如:
• 有的人学习关注在记笔记、快速阅读法上,而另外一些人就可以做到只要学习就能写一本书。
• 有的人接了个任务去推进,做半天满脑子都是浆糊,而另外一些人就可以略加思索就能给出思路。
• 有的人遇到困扰就感觉天崩地塌,而另外一些人只需要提出几个问题出可以轻松找到突破口。
• 有的人做社群运营拼死拼活,社群都要死,而另外一些人却能够将社群越做越大,实现盈利。
• 有的人在职场上处处碰壁,怎么跳槽都不行,而另外一些人却能够顺风顺水,升职加薪。
难道“另外一些人”就是比自己幸运么?并不是这样的,幸运是一种能力,我们和“另外一些人”的区别就在于我们不知道作品三层次、留白工具、提问技术、社群营销模型、职场适配理论。而正是因为很多理论的缺失,导致自己在学习、思考和行动上缺乏指导,陷入到了极低效率的试错之中。
越是焦虑,越要学点深刻的。如果你明白GROW,你就不会说不知道怎么规划未来;如果你学过RSQC,你就不会随意地为写下目标,还以为可以轻松实现;如果你掌握PKS,你就不会因为一次问题而导致自己被情绪困住而放弃目标达成。对比想想看,如果你啥都不知道,连PORT都不知道,那么,在报名各种训练营和课程的时候,很有可能自己的目的都没有说清楚,连目的都说不清,那怪不得你焦虑啊!
所以,我强烈建议每个人都要学一些基础理论。理论是所有人试错之后的结果,是否有理论的指导,直接影响着自己试错成本投入的多少。这句话太理论了,换句话说,如果你知道的理论越多,你能够真正达成目标的可能性就越高。举个例子来看:
• 我知道人类动机理论,我就会使用动机八角模型设计目标类课程,让大家在其中获得充分的满足感,并持续完成自己的目标。
• 我知道游戏动力学,我就会使用游戏的动力驱动、组件和机制,将课程变得有趣,让大家在玩中获得成长。
• 我知道情绪CORE模型,我就会使用情绪处理五步法,帮助那些因为情绪而困住自己的伙伴摆脱阴霾。
• 我知道目标管理七层塔,我就会在不同时长高度上,思考不同的问题,精细化管理目标,帮助目标更好达成。
• 我知道社会学习理论,我的社群中就会充分考虑社会化学习的核心要素之间的关系,让俱乐部氛围更好。
而这些,通过浮光掠影得了解皮毛就想拥有和掌握,那是不靠谱的。学习并应用理论,是让自己少走弯路的最佳方案,是任何一个对未来有期待的人的必经之路。想想看我自己为什么花时间去学那么多理论,就是因为我在其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:我的成长比他人快。
4
学习理论,看似慢,实则在积累加速度。我们来算笔账,假如A的加速度一直是1米/秒,而B用了10秒钟积累加速度,但是他的加速度为10米/秒,看看两者的对比:
数据显示,虽然B一开始没有启动,但是在B跑了6秒之后,就将A甩得再也看不见影了。
就好像螃蟹和小汽车赛跑,一开始螃蟹害怕地要命:我能赢了比赛么?当发令枪一响,小螃蟹拼命地跑了起来,但是,它看小汽车没有追上自己。于是停下来看了看,自己已经跑了100步了,小汽车竟然还没有开始动,它就大笑:“你有什么好神气……”话没有说完,小汽车从自己身边飞过,它再也看不到汽车的影子了。
焦虑的年代,成天拼命地学习,生怕自己掉队。但是,真的考虑一下加速度的问题,你还会花钱、报课,然后不去上课么?
昨天的团队内部讨论,我形成了一个观点:我要提供一套成长的基础训练营,这些训练营都是帮助自己思考、实践、学习的基础理论、模型和工具。你不需要思考和判断,只要按照我说的,把训练营的要求达成,那你一定可以获得成长加速度,并且是比别人更快的加速度!我想,这才是幸福进化俱乐部与众不同的价值,更是我们之所以可以在焦虑年代还可以很好地生存的根本逻辑。
附
闭关第五天,我发现我缺乏运营一个企业的基础理论,所以,走了无数弯路。痛定思痛,找来那些基业长青企业的运作理念,才找到了接下来的发展思路。今天的文章看似写给职场青年看的,其实是给我自己的警示,不要在没有理论的基础上,就去盲目试错,在这个时代,这种做法实在是太蠢了。
昨天的互动奖送给王锐。获奖理由是:他给我讲了三点道理,前两个都是用故事来进行类比帮我理解,还给我了一个行动建议,第三个道理更是借吴伯凡老师之口说出,最后他还谦虚地说:自己都在借用别人的话,没有自己的内容,怎么办?其实,你说的话都是你自己的话!一个低调的建议者,值得获奖。请用本文截图向我提出任何一个问题,我都会尽全力回答的。